话本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母仪天下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5

分卷阅读15

    量还很不少。



    朱元璋如今事情多得很,虽说他精力充沛,但是他现在大多数的精力都放在军略上头,其他的事情,那是真的管不了那么多,所以,他压根没发现什么不对。朱元璋家里兄弟姐妹多,一年四季,喝稀的都是吃不饱的,除了给地主家里面做佃户之外,他们家也偷偷摸摸在山里头开荒。凤阳那个地方,土地是有名的贫瘠,一直到朱元璋当皇帝了,老家的那些同乡们还跑到应天找他这个皇帝打秋风呢!没办法啊,就算出了个皇帝,也不能让他们的土地长出更多的粮食,还是要饿肚子啊!



    所以,朱元璋看账册真没看出什么毛病来,舒云虽说没亲眼见过,但是找人问过,又叫下面人出去看过之后,就搞明白了其中的把戏,她自然懒得为这些人遮掩。了解过明代历史的人都知道,大明之所以沦落到那个地步,一方面是天灾,更重要的就是人祸了。人祸里头吧,有一样是朱元璋要背锅的,那就是大明的宗室问题,这年头又没什么计划生育,这些宗室又没有什么权利,因此闲着没事就是生孩子呗!



    正经的皇帝那一脉倒是代代子嗣艰难,轮到这些宗室,一个个可劲地生孩子。有了孩子,国家就得掏钱养着,要爵位,要封地,要田产,这些宗室只要不胡乱插手地方上的事情,那么,下面的官员一般也会给他们行方便,因此,他们自然是大肆兼并土地,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都敢干,大量资源被他们占去了,下面的百姓自然就要吃亏了。



    但是还有一半就差不多是完在这些所谓的士大夫手上了,一个个名声也要,利益也要,嘴上喊着不与民争利,实际上他们所谓的民就是他们这些士大夫。对皇帝说祖宗家法,不肯皇帝出海,不肯皇帝收税,自个跟那些豪商勾结,大把大把地捞钱。皇帝花一点钱就在那里天天弹劾进谏,自个家里头却是啥也不能缺。



    清官名臣也有,但是,那都是数的过来的,许多所谓的名臣,都是吹出来的,拿着皇帝,拿着政敌刷名望,别人的名声臭了,他们自个的名声也就起来了。



    舒云对于这些所谓的名臣并不感冒,或者说,她对所谓读书人的气节压根信不过,宋朝对士大夫算是够优容了吧,但是最后又是个什么光景呢?



    在这样的情况下,舒云其实是很想要制定出一套比较完善的监管体制的,可惜的是,在这个时代,很多事情她可以引导朱元璋去做,自个却是没办法的。



    舒云将其中自个发现的猫腻跟朱元璋一说,朱元璋果然勃然大怒,这种乱世,读书人要说值钱也值钱,要说不值钱,那真的是算不上什么。那些当地的什么大户豪族,实际上当初元人在的时候,也是一个不小心,就会变成砧板上的鱼rou,这年头,真正靠得住的,还是枪杆子。



    朱元璋从来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他如今手底下也有了班底,但是应天本地的却没几个,毕竟,他是淮西那边起家的,真正信得过的还是乡党。原本到了应天之后,为了安抚应天本地的豪强,他也提拔了几个人,但是对他们,依旧并不算信任,如今知道这些人居然敢愚弄自己,朱元璋立马就起了杀心。



    朱元璋这个时候还不是后来那个天子一怒,血流漂杵的皇帝,所以很多事情可以做,但是还是得修饰一下的。毕竟,应天是个易守难攻的好地方,对这里虎视眈眈的人其实很多,张士诚,方国珍这些人距离应天并不远,要是他们发现应天出了乱子,只怕要对应天下手。



    因此,朱元璋跟手下几个人商议了一番之后,很快就做出了决定。首先呢,先放出风声出去,谁要是早点认错,将私吞的好处还回来,那么这事就算是过去了,谁要是还怀有侥幸心理,那么也就别怪朱元璋不客气。



    怀着侥幸心理的人从来不少,因为掺和到这事里头的人本来也不少,那些帮着隐瞒屯田事情的还有一些是很早就跟着朱元璋的老人了,自然都想着法不责众,谁知道朱元璋不动则已,一动就是雷霆大怒呢?



    



    



    第17章马皇后



    朱元璋很多时候做法一向简单粗暴,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这种做法是最简单有效的。



    蒙古人的残酷统治其实早就将大多数人的脊梁给打断了,真正英勇不屈的,当年崖山的时候就差不多都殉国了,留下来的,自然都是信奉所谓的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的俊杰。这样的人如果跟他讲什么道理,那说不得无理也能搅出三分来。但是朱元璋这边,压根懒得跟这些人讲道理,直接将人抓了砍了再抄家,对外宣布的罪名是丧心病狂,勾结鞑子,意图颠覆义军,让百姓重新回到水深火热当中去。



    这个罪名自然是死罪,反正人已经抓住了,说他们有什么罪名,那就有什么罪名!何况他们做出来的那些事情,本来就说不过去。能够在元人政权下面过得比较滋润的家族,多半不是什么好东西,所谓二鬼子比鬼子还凶残,这些人为了能够讨好元廷,原本就做了不少天怒人怨之事,只是之前为了稳定没有翻出来,如今翻起旧账,自然下面的百姓只有拍手叫好的份。



    尤其,查抄了这些人家的家产,弄到的粮食金银还有其他的各种动产不动产足以让府库瞬间膨胀一倍还多,顿时,朱元璋心里头立马就踏实了很多。不管是根据他自个的经验,还是舒云潜移默化的灌输,打仗打的就是钱粮,钱粮不足,军队再精锐也是白搭。因为越是精锐的军队,就越需要充足的后勤。



    当然,这样的雷霆手段不是没有后遗症的,也有人劝过朱元璋,这种事情要缓缓图之,他这般下狠手,日后攻打其他城池,只怕那些大户豪门会心有抵触。



    朱元璋却压根没有妥协的意思,用他的话来说,这些人当年既然能够对元人屈服,那么,只要他刀子足够快,他们自然也会屈服。



    最重要的是,朱元璋虽说没什么文化,却在权术上头天生极为精通,拉一批打一批的手段玩得不要太溜。都到这个时候了,还有许多人觉得朱元璋之前的举措就是为了排除异己,给自个手底下的人腾位置,只不过就是找了个借口而已。所以,当应天这边的消息传出去的时候,就有人觉得朱元璋这是穷怕了,目光短浅,不知道拉拢当地士绅,因此,对朱元璋难免有些轻视,转而盯着其他人去了。



    朱元璋如今许多事情会带回来处理,他并不避讳舒云,舒云干脆跟朱元璋共用书房,两人一人占据了一半的地方,顺便将两个孩子也带上。



    朱标按照这个时候的标准,已经可以带着启蒙了,朱元璋一直想要给朱标找一个靠谱的先生给他启蒙,但是一时半会儿还真没什么合适的人选。



    朱元璋如今手底下也是有几个文人的,只是多半是谋士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