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经典小说 - 风起上海滩在线阅读 - 风起上海滩 第5节

风起上海滩 第5节

    “您怎么称呼?”

    “我叫伍兰舟,是这里的院长。”

    “伍院长您好——”

    这时,小女孩握着梁琇的手掌,轻轻地摇了起来。梁琇又看了眼她,双眼皮,小白牙,笑得甜甜的。

    梁琇晃了一下神,她抿了抿嘴唇,“我有时间的时候,可以来这里帮忙吗?”等过完年,如果工作还没着落,与其闲着,不如过来搭把手。

    伍兰舟听得一愣。

    “我是说,我得去找份赚得多一点的工作,但是我有空闲的时候,如果这边方便,也许我可以过来帮一点忙……对了,”梁琇补充道,“我在燕京大学读过书,国文英文都还可以。”

    伍兰舟一听,只觉得今天真是天降了一份意外之喜,“当然可以,我这边小一些的孩子们,上课都接不上。有老师有课上,没老师就这么呆着,满院子跑。小姐怎么称呼?”

    “我叫梁琇,梁山的梁,王字旁的琇。”

    和伍院长没再多聊,梁琇就辞别了。

    刚走出没太远,突然胳膊后面被什么碰了一下,梁琇警觉地闪身回头,原来是一个乞讨的老妇人。包着满是污渍的布头巾,一身脏得不行,拄着根树枝当拐杖。老妇人又拿手轻轻地碰了碰梁琇的胳膊,嘴里低声念叨着什么,好像是“帮帮我帮帮我”。

    梁琇看着可怜,伸手掏出一个铜板递给她。

    老妇人刚才在远处观察了梁琇很久,觉得这应该是个心善的,只是没想到能这么顺利就要到钱,合十手掌向着梁琇连拜了几拜,高兴地握着钱,头都没抬就颤颤巍巍地往路对面去。

    梁琇眼见着不远处正驶来一辆汽车,来不及刹车,滴起了喇叭。老妇人被喇叭声吓蒙了,挡在路中间愣愣地不动弹。多亏梁琇眼疾手快,几步上前一把将老妇人拽到了路边,才免了一场事故。

    “少爷,要不要下去看看?”张直再次扶稳了方向盘,稍稍转头问秦定邦。

    秦定邦本来正闭着眼睛想生意上的事,结果刚才车突然急促地鸣起喇叭,他这才转头看向车窗外。原来是一个不看路的乞丐,已经被一个年轻女子拽到了路边。秦定邦又回头看了眼,乞丐向那女子一连鞠了几躬,女子拍了拍乞丐的手,两人就分开了。

    那女子身材高挑,压低了帽檐,只晃了个侧脸就转过了街角。秦定邦眼角没由来地跳了一下,“没事了,去怀恩吧。”

    “夫人每年都给怀恩送年货,真是菩萨心肠,孩子们吃上这些rou,能高兴坏了。”张直由衷赞叹。

    秦定邦“嗯”了一声。母亲心善,想着让这些苦孩子多尝点儿甜少吃点苦。她的善意最后都变成孩子们脸上的笑,让他一想起来心里就发暖。

    车转眼就到了难童院的门口,他和张直一起下了车,搬出年货,进了院门。孩子们纷纷围了过来,盯着他们拿着的好东西一脸渴望。他心下一软——

    只要得空,就多来送点东西吧。

    第5章 詹四知

    年前,秦定邦更忙了。

    有的事是不能拖的,拖到年后就失了敬意。

    腊月二十六,秦定邦一早就去云台寺、静隐寺等几座名寺,分别送去了丰厚的香火钱。这是秦家每年雷打不动的规矩,不能怠慢。

    在静隐寺,秦定邦还和住持素空大师聊了几句。临近年节,寺院香客众多,僧侣们穿梭其中,一派繁忙景象。秦定邦没多打扰,拜别大师后,又驱车去了码头。

    秦家在上海打拼了这么久,淞沪会战以前,可真算得上家兴业旺。作为上海顶显赫的家族之一,秦家不只涉足一个行业。如果是在太平年月,这得算是处处开花,而放到眼下的乱世光景,便成了狡兔三窟,西方不亮东方亮了。

    世道艰难,秦家早年间和内陆的矿产生意,早都停歇了,面粉厂、橡胶厂,也举步维艰。原料断供,加之横征暴敛,搞得工厂机器一个月也开不了几次。以前面粉厂和橡胶厂都是大生意,结果现在奄奄一息的有出气没进气,是指望不上了。这种情况在上海的比比皆是,如果放到一般的商贾人家,可能早就到了破产的境地。

    但是,秦家主营航运的永顺公司,仍能带来不少进项。想当初,国府幻想着拿沉船堵日本人的舰炮,秦家最大的一艘货轮就被征去在黄浦江炸沉。结果日本人没挡住,倒是秦家损失惨重。好在后来国府发现那馊主意不管用,没再继续征。永顺得以留下两条大船,小船则更多些。

    这几年秦定邦经营有方,广开门路,竟然平了当年的亏空,还能见到不少盈余。秦家在生意场上的名声一直很响。虽然现下的码头经营远不比战前自由开放,但这么大个租界,毕竟还是要有货物进出的,所以,买卖依然在做,现在算又起来了一些。

    船老大们都知道秦家控制着哪几个码头,在秦家地界,跑船的不吃亏。秦定邦对码头的情况了如指掌,有他掌管着这块生意,别家就别想往秦家的势力范围伸手了。

    跑船的也都知道这秦三少爷颇讲道义,智谋手段上,更有青出于蓝之势。所以在码头只要看到秦定邦,不管离多远,他们都爱打声招呼。

    最没想到的是,当初没太放在心上的酒楼和茶楼,反倒成了秦家的一大盈利来源。

    尤其秦家的酒楼,现在早成了黄浦江畔一处老饕们念兹在兹的寻味宝地。掌勺大师傅水永财和水永福兄弟俩,做人做事就不听那一套,那些做菜的老规矩更是别想捆住他俩。自打二人掌勺了,就一直推陈出新,不受菜系流派的限制,只管往好吃好看里做。

    起初,食客们只觉得这里的菜,既不是粤菜,也不算鲁菜,更不像淮扬菜,有那爱讲究“正宗”的,话里说着“别具一格独具匠心”,可语调里却全是阴阳怪气。真是够损的,就差把“不入流”直接贴兄弟俩面门上。

    但是二位水师傅心大,只关注可不可口,但凡遇到顾客反响热烈的菜品,都会做好详尽记录,这样一道道积累着,日久天长,竟然也自成一派。去秦家酒楼吃了饭念念不忘的人越来越多,名头就越叫越响。

    现在,这秦家酒楼的正门上,正挂着块金字大牌匾,还是一位眼下正躲在重庆的国府高官,当年在吃了秦家菜后赞不绝口,当场挥毫题写的“墨宝”——“沪上秦家”。

    之所以当时水氏兄弟在开业后那么久仍被人质疑和取笑,却能一直在秦家酒楼待下去,是因为这两兄弟绝非一般的厨子,他们是最早跟着秦老爷子打天下的,有着背靠背的过命交情。秦世雄虽然地位越来越显赫,但心里总觉得自己还是个江湖人,兄弟情谊比钱重要。他这份家业是和兄弟们一起打下来的。没有这帮老哥们,他秦世雄还会是那个从湖南出来的穷小子秦游,哪能有眼前的富贵。

    这水氏兄弟俩不抽不赌不去会乐里老上海的一片烟花场所,相当于红灯区。,就爱一门心思钻研做菜。秦老爷子就把这座当时刚盘下来的酒楼,交给兄弟俩,随他俩折腾。

    那时候秦家光一家橡胶厂,就日进斗金,哪怕酒楼亏了,也有的是其他地方拆补。没想到秦老爷子这一放手,反倒成就了“秦家菜”的美名。食客们络绎不绝。吃完了饭,若是还有时间、有闲钱,再去秦家开在不远处的茶楼“芳茗阁”逛逛,也是美哉。

    这真算无心插柳,画不经意而成了。

    现在两位水师傅带的徒弟也都可以独当一面,得相当有脸面的人才能有口福请到其中的一位水师傅,亲自给自己做一席菜了。

    当然,这是对外人。

    秦家每年的年饭肯定有一位水师傅掌勺。另一位水师傅则会坐镇秦家菜,这样有什么达官显贵过去了,也不显怠慢。秦老爷子对老兄弟们真心实意,这些老人们,也自然把秦家的事,当成自家的事,处处经心。所以秦家虽然人丁不像其他几家势力那么兴旺,但秦家的楼台,却是愈发牢固。

    秦定邦的精力几乎都在秦家的家业上。

    他除了去码头、下工厂,就是在公司处理事情。

    秦氏的永顺公司离码头不远,他的办公室就在二楼,开窗能听到黄浦江上外国轮船的汽笛声。这间办公室陈设非常简单,白墙上挂了三张地图,一张新上海市街图,一张中华民国地图,一张世界地图。几把椅子,一个放文件的橱柜,红木老桌子算是办公桌,桌上一套德化窑的白瓷茶具,桌边一叠十行纸,几支笔,几份报纸。

    唯一有点不搭调的,就是桌子靠窗那边的一台唱机。这是他二哥秦定坤从美国托人带回来送他的,正和那些他从未开封的黑胶唱片,一起在那吃灰。

    二哥夹在机器里的信上原话是,“现在家里三弟cao心最多,你要多听音乐,音乐可以舒缓你的神经,让你心情舒爽,减缓压力。”

    秦定邦看着唱片,都是些西洋古典音乐。其实他宁肯听京剧唱片,听“四进士”,听“空城计”,听“借东风”。但二哥的兄弟情义在那,远比东西本身让他看重。有个哥哥在最遥远的异国还时时惦记着他,他感到满足和幸运。

    只是他太忙了,听西洋乐这样的悠闲消遣,不是他一时半会儿能顾得上的。

    他前脚回到办公室坐下,后脚张直就敲了门。秦定邦抬头,张直道,“三少爷,詹少爷找你。”

    话音未落,詹四知就从门外探进头来——

    “三哥还忙呢?”说着就扯了把椅子坐了下来。

    秦定邦身边的朋友都知道,去秦家找他可能找不到,在这间朴素的办公室才更可能碰到他。背地里不止一个人偷偷嘀咕,这秦三只知道给秦家赚钱,一点都不会享受人生。至于那遍地的销金窟,更是从来也惦记不到秦家三少爷的一文钱。

    秦定邦看向詹四知,“过来什么事。”

    这个詹四知,是银行业大亨詹贞臣的独子,得有二十四五了,但是看起来却比十四五也大不了多少,太瘦小了,没骨头似的,风一吹就得随风倒。

    没办法,胎里不足落地早。而且他娘生他时伤了根本,没几年就故去了。老詹本来续了个弦,可后来发现那女人背地里不给詹四知饭吃,还吓唬他不让说,把儿子后背掐得青一块紫一块。气得老詹把那毒妇打了一顿,赶出了家门。之后老詹虽然也没少有相好的,但也都不长久,更是没再动续弦的心思了。

    说到底,这詹家看似高门大户,除去几个老仆,其实就这爷俩过,也算相依为命了。

    后来詹四知好不容易争了口气,考去了北平,老詹高兴得不得了。结果念了一年就念不下去,又回来了。老詹给他在一家不知名的小报,找了份编辑兼记者的工作,没事到处转转写个小文章。反正也不指望他养活自己,只要别跟那些“小抖乱”上海话,小混混。学着抽大烟,能一辈子太太平平的,就知足了。

    可以算是一事无成了吧。

    “三哥我找你有事儿。”

    “嗯,说吧,什么事?”

    詹四知一板一眼道:“三哥我想求你啊,不,我们家想求你,就是我们家今年过年,可不可以请一位水师傅,帮我们做顿饭?”

    秦定邦一愣,詹家就爷俩,用得着请水师傅?犹豫了一下,“这事恐怕得问问水师傅们,我这做不了主。”

    他接着又道:“你们想请哪位水师傅,是大水师傅还是小水师傅?”

    “我的三哥,还分哪位?哪位都是神仙,哪位都行啊。要是能请得动一位水师傅来我家,我爸脸上可真就有光彩了。”

    其实这话确实是不太好张嘴,不过詹四知觉得自己已经到了该为父亲分忧的时候了。前两天老詹在家里愁容满面。这次的客人不方便带到外面吃饭,家里的厨子又实在上不了台面。跟别人家借厨子?大过年的,哪家大师傅不是忙得连轴转?

    詹四知一下就想到了他秦三哥。

    詹四知看明白秦定邦的疑惑,“我父亲说,今年会有一些贵客登门,我们家的厨子做的饭,那绝对是下客人的脸。对了,不是年夜饭,大约初四初五那阵儿。”詹四知拽了椅子往秦定邦身边挪了挪,继续坐下,“我就偷偷过来问问三哥你,要是可以,就帮了大忙了。”

    秦定邦想了片刻,“等我问问。”

    听到这答复,詹四知心里顿时欢快起来。他知道秦三哥做事,但凡没直接拒绝他的,一般最后都能成。

    詹四知心里正美着,就听秦定邦问,“还有什么事?”

    詹四知还是识趣的,他有的是闲工夫,但秦三哥可是真的忙,“没了,没了,三哥你忙,我走了。我等你信儿哈。”

    话没说完,就起身往外走去,还不忘回头看了秦定邦一眼,结果转身不及,一头就拱到门上,以为秦定邦没看到,羞得一溜小跑下了楼。

    对于詹四知而言,秦定邦是他心中实打实的大英雄。秦三哥说什么都对,秦三哥肯定不会害他,秦三哥肯定会帮他,有秦三哥就不用怕。如果不是他爸爸强行给他找了份报社的工作,他愿意天天跟在秦三哥的屁股后面跑,什么时候秦三哥赶他了,他才走。

    但秦定邦眼里的詹四知,却一言难尽。

    早年,秦定邦觉得詹四知是个十脚踹不出个响的。

    初次见詹四知,是码头有坏孩子把他逼到了墙角,一齐对着他撒尿。那时候他十来岁吧,又怕又憋屈,缩在那像颗干瘪的核桃,一个劲地抽泣,又不敢出声。

    秦定邦本来只是路过,余光扫过觉得远处墙角不对劲,就过去看了一眼。

    那么大的几个孩子欺负这么小的一个,秦定邦立时就火了。几步上前,抄起詹四知脚边的一根带刺的树枝,就是一顿狠抽。尖刺刮到身上连皮带rou的,那几个孩子顿时多了不知多少条血绺子,一个个嗷嗷直叫,连连告饶,之后就再也没见找过詹四知的麻烦。

    秦定邦抖动着树枝让詹四知看——这么大的树杈子就在你旁边放着,伸手就够得着,你都不知道拿起来去打他们?他们也就说了几句狠话,手里什么都没有,你怎么就能吓成这个熊样,你就让他们尿你?起来跟他们拼呀!

    但这小孩儿就像吓破了胆,跟个小猫崽儿一样,手把手教他,都学不会,也不敢学。秦定邦当时觉得这要是自己的亲弟弟,他能天天带着他出去摔打闯荡,直到长出血性。

    但毕竟不是亲人,哪怕恨铁不成钢,也得有分寸。

    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做好秦家人。

    “啊!”

    楼下不远处传来一声惨叫,一听便是詹四知。

    秦定邦开窗往下望。

    原来路边有两个富家打扮的小男孩,应该是刚往詹四知身上扔了一串刚点着的小鞭,噼啪一响,詹四知被吓得“嗷”地一跳。两个小孩捡起小鞭来还想接着往他身上扔,詹四知且摆手且往后蹦着躲,之后一溜烟跑没影了。

    秦定邦摇了摇头。这詹四知到底是什么做成的,连刚照面的毛孩子,都知道他好欺负。

    那两个小孩嘎嘎地乐了一阵,有大人跑过去阻拦,两个孩子又扔了一挂点着的小鞭,跑掉了。

    “噼啪噼啪……”看来,真是要过年了。

    第6章 “想都不要想。”

    民国二十九年公历1940年。的春节,秦家过得有些伤感,因为比起去年,家里又少了一个人。

    就在几个月前,舒书云,秦家的长媳,在染了伤寒疫症之后,去世了。